3月28日,2019级商务经济学班、19级经济学一班和2019级经济二班同时开展了线上团课活动,在抖音平台收听了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题为“迎接世界级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时代的到来”的讲座。全体同学都深受启发与鼓舞。
林毅夫教授在直播中讲及新结构经济学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盲目去做,却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没有抓住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没有了解到经济结构的内生性、扭曲的内生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过去如此,今天也如此。新结构经济学的这场现代经济学的革命,有可能让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学习经济学时能够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两个目标的统一。经济学是一套理论体系,理论是一个工具,为什么发展经济学出了那么多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但是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理论去制定政策都基本上不成功?这些需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去积极思索。
林毅夫教授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同样提出了很多看法。其中林毅夫教授强调“以技术为主的新业态,中国没有劣势”,为什么我们有可能跟发达国家直接竞争呢?因为从80年代以后,由于移动通讯、互联网等新技术出现,涌现了一些产品技术研发周期特别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需要相对少的产业。这些产业中,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在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积累上仍有劣势,但是从人力资本来看,我们没有劣势。
这些年中国的教育发展非常快,跟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所以从人力资本上看,我们跟发达国家没有多少差距。雷军依靠100多人,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够推出小米手机。这些事例都诠释了我们的可能性。以技术为主的新业态,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不但没有劣势,还有比较优势。因为我们人多,所以天才诞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很多,在技术发展上只要有一个突破,全社会就能够都实现突破。其次,我们的国内市场大。新产品、新业态,只要研发出来,很快在国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在硬件上,中国的产业在世界上部类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林毅夫教授的讲座不仅对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系列长远的见解,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随之,林毅夫先生总结道社会是不断在进步的,他的研究工作也应该以“常无”的心态,探索各种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挑战,以深化、丰富乃至扬弃他现在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如果上天再假他以三十年,他愿意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各位老师、同事、同学,以及国内、国外经济学界的诸位学友一起相互勉励,继续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以及为用理论来改造世界以贡献于中国梦的实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努力,乘风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