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满足的感觉莫过于将大块的蛋白质和软糯的淀粉一道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唇齿间渗透出丝丝甘甜和油脂醇香,那种对于卡路里和胆固醇肆无忌惮的占有,简直满足了人类植根于基因里对食物一切美好的想象。
2017级商务经济一班陈静——菜名:猪肉大葱饺子
做法:1、面粉加半勺盐搅拌均匀,再慢慢加水和成光滑的面团。面团尽量和硬一点,醒半个小时再用。
2、将面团揉搓成圆形的长条,切成均匀的小剂子;将小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饺子皮。准备好猪肉大葱馅。
3、开始包饺子。将饺子包成金元宝形状即可。
4、下锅烧水,待水沸腾将包好的饺子下锅,等饺子沸腾后加少许凉水,最终沸腾后将饺子捞出就可食用啦!
2017级商务经济一班邓少玮——菜名:黄金苹果派
做法:1.苹果削皮切碎
2.苹果和香橙酱一起翻炒并加入少量淀粉
3.新鲜吐司切去吐司边
4.将炒好的苹果酱涂抹至吐司中心
5.最后用鲜鸡蛋液将两片吐司粘合
6.最后将吐司煎至两面金黄
2017级商务经济一班王俐镔——菜名:清汤牛肉面
柔韧豆皮包上满满肉馅,鲜美肉汁都被包在豆皮里!
2017级商务经济一班杨婕——菜名:奥利奥鲜奶麻薯
食材:牛奶200g、木薯粉20g、糖15g、奥利奥饼干碎
做法:1.混合牛奶、木薯粉、糖搅拌均匀;
2.放入锅内小火不停搅拌,直至粘稠关火;
3.放凉或冷藏后,放入铺满奥利奥饼干碎的盘中
2017级商务经济一班黄海英——菜名:咖喱鸡
原料:鸡腿500g,胡萝卜200g,土豆400g,洋葱200g,咖喱块90g,葱50g,姜30g, 料酒30ml,盐适量
做法:1、鸡腿让卖肉的师傅帮忙去下骨,然后骨头和肉都拿回来
2、锅中放水,加入鸡骨,熬制高汤
3、鸡肉切块,放入碗中,加入料酒,盐(半小勺就够),腌制20分钟
4、胡萝卜、土豆切滚刀块,洋葱切块,葱姜切片
锅中加油烧热,加入葱姜,炒出香味,然后加入腌制好的鸡肉,炒断生以后盛出备用
锅内再次加油,烧热后加入洋葱炒香,然后加入和萝卜和土豆,快速翻炒,然后加入鸡块,翻炒均匀
5、加入高汤,没过所有食材就可以
6、高汤煮开之后转中火,加入咖喱块,不停搅拌至咖哩,块熔化,一直中火煮,煮的过程中轻轻顺时针搅拌两次,煮至汤汁浓稠后尝一下味道,看是否要加盐。来一碗米饭,浇上咖喱鸡块,放上炒好青菜做点缀。
出锅,完成。
2017级经济学二班马文琴——菜名:爱@凉面
凉面:面条,胡萝卜,水煮蛋,金针菇,小白菜
爸爸妈妈干的活很重,我不能帮他们分担,但又非常心疼他们,所以就想每天都让他们吃的健康,吃的满足。爸爸最爱吃凉面,妈妈最爱吃水煮蛋,所以在炎热的中午为他制作了水煮蛋配凉面。
2017级经济学二班马文琴——菜名:捧在心里的土豆丝
土豆丝:土豆,青辣椒,红辣椒
甘肃人最经典的菜肴应该就是炒土豆丝了吧。每次做都做不出想要的效果,这次换了烹制的方法,炒出来的土豆丝色相味俱全,获得了家人的好评,所以就很有成就感。
2017级经济学二班王敏童——菜名:黑椒肥牛意面
原料:意面一把,肥牛一盒,洋葱半个,料酒1勺,生抽1勺,老抽1勺,黑胡椒酱1勺
做法:1.肥牛焯水加料酒、生抽搅拌均匀腌制一会
2.水开放入意面西煮10分钟捞出过凉水备用
3.锅中留油,加洋葱爆香翻炒,加入肥牛,加入意面,加生抽1勺,老抽1勺,黑胡椒酱1勺,白糖少许调味,翻炒均匀上色即可。
2017级经济学二班王敏童——菜名:雪花鸡
做法:1.鸡胸肉切条、料酒一勺、生抽两勺、蚝油一勺、胡椒粉适量上述食材混合淹渍
2.腌好后加入一勺面粉一勺玉米淀粉搅匀
3.先蘸鸡蛋液再蘸面包糠,下油锅小火炸至表面金黄即可
2017级经济学二班王敏童——菜名:戚风蛋糕
原料:水、糖粉 、玉米油、低筋面粉、鸡蛋
草莓慕斯层:淡奶油、草莓、吉利丁片、糖粉、草莓8-10个
2017级经济学一班张金年——食材:鸡肉500g 土豆3个 土豆粉适量、青红椒各两个、干辣椒、洋葱半个、冰糖5块、葱姜蒜适量
步骤:1、鸡肉、土豆、青红椒、洋葱切块,葱姜蒜切丝。
2、鸡块冷水下锅放入葱、姜、蒜、花椒、料酒焯水沥干。
3、热锅凉油,油热放入冰糖炒出糖色,下入鸡块上色;放入一勺豆瓣酱翻炒均匀,加水没过肉煮开。
4、小火炖5分钟加入土豆、干辣椒煮开后加入少于白酒、料酒炖20分钟。
5、加入粉条、青红椒、洋葱,加入鸡精、味精各一勺,盐适量,耗油少许,炖3~5分钟即可出锅。
本期小科普:菜系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