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应国家号召青年学子返乡实践,为服务家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我院学子纷纷响应号召,身体力行,下乡实践。这个夏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有趣又感动的事情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云顶7610线路检测的文化行者们吧!
19级经济学一班杨一健
暑期我在家乡的县政府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希望在大一期间没有全面接触专业课的时候,先熟悉政府部门的架构和日常运转的机制,同时学习其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为以后的经济学专业课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这段时间感受到了政府行政人员的不易,每天都有很多的资料要整理,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跟行政人员下乡的时候,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政府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政府。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
19级经济学一班李皓
童梦白马项目组是在8月1号晚上到达寨科桥的,开始上课的这段日子大家都特别开心。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大到高中,小到幼儿园,所以我们教授的内容也不相同。
8月上旬,寨科桥的天气总体来说还算可以,我们晚上经常会去草河坝跳火圈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还认识并结交了一位住建部中规院的摄影师,很是开心。云少的晚上,我还会教大家认星星,识星座,相处都特别融洽。
8月中旬,天降大雨,村里也组织过好几次村民撤离,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的教学任务也暂停了,夜里我们四个男生轮流值夜班,以保证大家的安全。8月17日,文县境内除文县县城以外的其他地方均断电断网,洪水也冲毁了唯一出山的交通线,我们也面临着断粮的困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来参加我们活动的学生也为我们送来了米面蔬菜等各种食材,真的很让人感动。
21号下午五点半,蓝天救援队的12名队员来到我们居住的小院,后来于22号中午12点成功将我们带到文县县城,救援队的队员一路上也对我们特别照顾。
文县支教这次旅程虽是惊险与欢乐同在,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以及在没有网络的状况下对于各种问题的思考。
灾难过后,寨科桥还是寨科桥,但是我们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们。
19级经济学二班张博宋雯
罗川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但由于历史的变革和闭塞的交通,鲜为人知。走进罗川,对罗川的文化遗产开展传承推广活动,为更多人所了解、欣赏,同时促进罗川发展,是我们此次之行的初衷。
第一周我们主要在罗川开展了调研活动,诸如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罗川古建筑、实地采访古镇居民。我们切入实际,对罗川拥有了一个更准确清晰的了解,同时做了调研报告分析,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周我们主要以与较高年级青少年的互动为主,活动内容主要为①第一,二,三讲我们开展了趣味小课堂,以讲述罗川故事,图片展览,观看文化遗产宣传视频为主。②为了引起青少年对我们活动的热情,我们在第四,五讲举办了“罗川文化遗产知多少”的有奖问答活动和“讲好罗川故事”的击鼓传花互动小游戏。③为了收集有利于我们宣传的资料我们在六,七,八讲举办了“我是小导游”古村落地图绘画比赛,并向参与其中的同学发放纪念品,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收集到了资料。
第三周主要对罗川的整体发展开展了线下线上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内容主要为:①纂写“故事汇”,为当地的历史传承提供了一个载体。②举办“罗川摄影展”,通过明信片向村民展示前两周的对本地文化遗产的摄影成果。③完成“十二期古村落课堂”,深入幼儿园完成我们最后三讲古村落课堂,并且完成了“我是小导游”的培训。④与当地村民一起倾心演绎“古村晚会”。⑤完成“线上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微信推文、各平台视频推送等形式全面进行了宣传和推广。⑥完成“古村调研报告分析”,并移交了“文化扶贫创意书”,顺利地与当地政府完成了对接。
三周过的很快,在这个即将被后人忘却的的文化古镇里,我们不仅仅保护了属于罗川的文化标志,也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长成了罗川居民眼中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有志之士,“唐风古韵在,三清美名扬,罗水出于川。”感谢文化行者,让我们遇见了最美的罗川,也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短短一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在夏末画上了句号,但我们的实践之路才刚刚开始。卡夫卡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你。”暑期实践有感动,有收获,也有喜悦。但更多的是,在这个假期,我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云顶7610线路检测分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