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培养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获首届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政治经济学》同课异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推行研究生培养校际合作,8人赴中央财经大学交流培养;硕士生与导师合作或独立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篇,获批省级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6项,获评省级优秀学位论文3篇、校级优秀学位论文6篇;5人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李政道奖学金”;毕业硕士生就业去向落实率100%,其中28人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生。
(2)师资队伍
实施“一流学科跃升计划”,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博士6人,聘任客座教授2人;建立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培养机制,专任教师中8人入选省级领军人才,3人入选省级重点人才项目,10人享受省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实施“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2人获评“优秀导师”,1个团队入选“优秀导师团队”;实施博士生导师延迟退休政策和“银发计划”,3位教师被返聘或延退,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
(3)科学研究
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批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出版专著2部。举办经济类期刊联盟学术年会等4个全国性会议;参加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学术年会、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暨中青年论坛等学术会议60余人次,10余名教师作大会主旨报告,11名硕士生参会交流;获批建设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3个“学科科研融合创新团队”。
(4)社会服务
10项咨政报告获省部级单位采纳或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2篇被商务部等国家部委采纳;成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为一体的“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出版发行《“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蓝皮书——甘肃篇(2022年)》。